第一部分:加纳国家概况及农业发展情况
1.1. 加纳农业概况
第二部分:加纳农化市场情况
2.1 加纳农药市场整体概况
2.2 加纳主要作物板块产品分布情况
第三部分:加纳产品登记情况
3.1农药相关主管机关
3.2 农药管理法规
3.3 加纳农药登记要求
第四部分:加纳公司设立情况
4.1 贸易与公司设立立法情况
4.2 税收体系和制度
4.3 公司设立程序
第一部分:加纳国家概况及农业发展情况
1.1. 加纳农业概况:
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国土面积238537平方公里。加纳全国总人口有2482万(2012年)。
目前,加纳的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产值占43%,工业占15%,服务业占42%。可可、矿产品、木材是三大经济支柱。总的来说,加纳农业发展的条件相当好,但是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为了应对人口继续增长、食物数量和质量趋于上升的双重挑战,加纳政府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农业是加纳经济的基础,全国有280万公顷的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2%左右,人均耕地约0.17公顷。另外还有牧场约500万公顷,林地790万公顷。全国59%左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但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58%下降到2016年的25.6%。
加纳最重要的农业创汇产品是可可豆。从历史上看,可可从来就是加纳获得外汇的支柱。过去许多年里,加纳的农业出口几乎100%地依赖可可,因此,国际市场上可可的价格走向和重大波动,都对加纳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加纳主要贸易伙伴是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荷兰和英国。加纳向这6个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4。近年来,为了避免国际可可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国家开始实行农业多样化政策,橡胶、鱼类以及水果和蔬菜等出口量逐年上升,可可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94年可可创汇2.9亿美元,比1989年的4.14亿美元下降了30%。在八十年代,可可豆占全国出口总额62.5%,2016年已经下降到32%左右。总的来说,加纳仍是农业的净出口国,近年来,年平均出超1.6亿美元。
除了可可之外,加纳近年来非常重视在其他作物领域上的拓展。加纳的粮食种植面积大约为200万公顷,主要作物是玉米、木薯、高梁、大米和小米等。近年来,粮食的自给率将近80%;在天气较好的年份,粮食可以自给甚至略有出口。近十多年来,加纳政府比较重视粮食生产,谷物的播种面积在1980年90万公顷的基础上扩大到目前的120万公顷,单产也有明显提高,总产量几乎已经翻了一番,达到150万-160万吨的水平。
在过去的20年里,加纳的玉米播种面积从34万公顷扩大到了60多万公顷,单产也有提高,若不发生灾害,每公顷产量可达到1.5吨以上。1993年丰收,玉米总产突破了9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大体上也扩大了l倍,达到8万多公顷,每公顷稻谷产量大体上保持在1.7-2吨的水平上。高梁和小米的种植面积分别为30万和20万公顷,单产也都是低而不稳,每公顷不到1吨。
加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木薯。木薯的种植面积在十多年里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60万公顷。在单产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总产量从1990年的190万吨上升到2016年的498万吨。
加纳粮食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单产偏低,木薯、玉米和稻谷的单产都低于整个非洲的平均数。单产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是抗灾能力比较薄弱,产量容易受天气的影响而剧烈波动。
经济作物领域,加纳国内的经济作物有油棕、花生、甘蔗、烟草等。其中,棕搁油的产量比较可观,每年可保持在11万吨的水平上,比10年前增长了3-4倍。花生的种植面积有13万公顷,产量不稳,总产在1989年曾接近23万吨,但2015年只有16万吨(带壳重)。甘蔗的面积只有4000公顷,总产大致在11万吨,但自己基本上不产糖。
第二部分:加纳农化市场情况
2.1 加纳农药市场整体概况
加纳市场整体不大,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如可可、蔬菜水果;主粮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的农化市场远大于主粮作物。而跨国公司推广的重点也在加纳的可可和经济作物上,常规玉米水稻市场,主要由中国和印度的仿制企业占据。
其中,独占鳌头的Wienco Ghana Ltd是专业的咖啡植保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整体销售额分布可以看出,在常规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上,加纳当地并没有独占市场,或者说具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包括中国的润丰、加纳阳光等企业,均通过推广自己的产品组合方案抢占市场。而在经济作物领域,可可农场大多寻求专业植保方案提供者,如Wienco,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2.1.1 加纳跨国公司情况
跨国公司在加纳并没有通过成立当地分公司来运营自己的产品。主要原因在于加纳大田作物规模分散,没有大型的当地主导分销商;而经济作物如可可,植保市场又掌握在Wienco这类通过农药——农产品收购联合经营的大型企业手里。
跨国公司仅能通过在当地授权当地加纳公司推广产品进行开拓,且以老产品为主。例如,在加纳的可可作物上,拜耳的吡虫啉 200g/L SL (商品名Confidor),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5%EC (商品名Karate 5EC) 均通过Wienco公司进行推广。
跨国公司在加纳由于新产品少而相对控制力不强,这给仿制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机会,和较低的准入门槛。
2.1.2 加纳本土公司运营情况
加纳本土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但是由于缺乏跨国公司新产品导入,相对整体产品线较老,这是加纳本土公司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近年来,加纳本土公司登记新型混剂比较活跃,这也有助于中国企业通过新产品进入加纳市场。
从产品分布中可以发现,玉米除草剂产品多样性较低,以大宗除草剂为主,且前几大产品,均为国内常规的除草剂产品,价格竞争激烈(这一点从国内2016,2017年度加纳的出口数据中也能发现)。国内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竞争风险。但草甘膦等大宗产品,从品牌制剂统计信息看,依然掌握在几大加纳本土公司手里。如何与这些公司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方向。
2.2.2 经济作物
可可豆的种植,和相关的植保产品,是加纳最重要的植保业务板块。
从加纳可可上的产品分布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 在需要专有用药技术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板块,市场集中度较高,Wienco,Calli等本土公司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
2. 除草剂领域,由于可可种植园除草以灭生性除草剂为主,常规产品并没有哪个公司具有特别的市场领导地位或者品牌效应,其供应来源也以中国或印度的贸易公司为主;
3. 活性成分相对都比较老,并没有特别新颖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加纳的可可大量出口欧盟等区域,当地有严格的残留限制,对于未评估MRL的农药产品,当地种植园不会使用。因此在加纳可可种植园用药方面,开拓新产品需要充分研究相关残留限量在可可出口检验中的操作情况和管理规定。
从加纳市场大宗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品分布,企业分布情况中,国内希望进入这个市场的仿制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在产品选择上,一方面是要巩固大宗常规制剂的比较优势,例如草甘膦、莠去津、2,4-D等品种,在未来中国原药和制剂供应紧缺的态势下,稳固重点品种的供应,避免缺货和大的价格波动,是企业进入加纳市场的重要前提;
2. 在新产品导入上,尽量避免标新立异,而应该选择当地市场成熟的产品仿制导入,或者通过活性成分的组合进行剂型优化(例如ADAMA在加纳登记和推广的产品,经常采用“新烟碱类”+“菊酯类”组合投放的方式,再例如润丰投放的Nicosulfuron 3% + Mesotrione 7% + Atrazine 20% OD制剂,也是这个思路);不改变农民的用药习惯,但是通过较好的防效取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3. 跟踪中国企业出口加纳制剂的动态,把握好进行仓储囤货的节奏;同时关注印度企业向加纳出口的情况,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供应段的动态;一般而言,在加纳市场,产品的时效性是进行投放的最核心的要素。
由于篇幅所限,本行业报告并不完整,完整报告共有14页。若想要获得原版,请在关注“农驰宝”后,后台回复:加纳农药 即可获取!